2)第1262章 没大关系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主要有前车之鉴,尽管明朝的老朱千叮咛万嘱咐不准后世子孙重新立相,但是他的子孙们迟早将再次把丞相以别的什么名目请回中枢,比如首席殿阁大学士什么的。

  当然,这个所谓的“宰相”已经失去了制度上的法定权力,后世无论是前期的杨士奇、杨荣、杨溥,还是中后期的杨廷和、夏言、严嵩、徐阶、张居正,他们只能以新的方式行使权力,换了个说法延续着宰相的传说。而赵昺有了前边的教训自然也就不想再折腾了,也实在是折腾不起。

  此外,赵昺与当下的几位宰执感情甚笃,对他们还真下不去手,且这几个人皆是从亡国的暴风骤雨中走过来的,对国家民众都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对国家向何处去,有深刻的思考。他们一心一意考虑国家事情,要把国家建设好,驻他完成了复国大业。

  另一个就是与赵昺的执政理念向契合,就是对百姓的重视,用传统中国的术语来说那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便是以民为本,虽然在主体设计上依然没有跳出封建社会的桎梏,还是以朝廷皇帝为主体,重视百姓利益的目的也是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利用百姓,治理天下,才不会违背朝廷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但是赵昺也认为他们能够从大宋的亡国教训中,体会到了他们之所以失败几乎都是没有处理好朝廷与百姓的关系,或者漠视百姓利益,最终失去了百姓的支持,葬身于异族的铁蹄之下。所以他们支持了他以人为本的政策,努力处理好朝廷与民众的关系,而不惜与士绅集团交恶。

  同时赵昺感受到以陆秀夫和文天祥一班士大夫也在反思士大夫阶层为什么没有能治理好国家,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为什么在危亡之时那么多官员违背了圣人的教诲背叛了朝廷。而他们也看到了赵昺当初在琼州所做的一切,合兵州县,压缩皇室待遇,蓄财于民,保证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使得百姓心向朝廷。从而在前时推行均田制和官田制相结合的土地政策时,尽管引发了士绅强烈反对,他们还是站在了自己一边。

  当赵昺在政治上压制投降派,启用主战派,严肃法纪,打击贪腐,剔除无能的官员。同时改革国家机构,提高运转效率,提高基层官员的待遇,以加强对国家的控制力;对军队进行彻底的改造,改组军事体制,提高军将的地位,加强思想教育,保证士兵的利益。陆秀夫等人也没有反对,且站在了他这一边。让赵昺得以能够消除了军队失控的局面,打造了一支听从指挥,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己任的强军。

  而在赵昺改变传统的官员任用方面,其实已经触动了士人集团的根本利益。尤其是他提高吏员地位,并为他们开辟晋升途径,加大上升空间,与官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