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72章 必争之地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山东作为南方藩篱,抵御宋军北伐。而赵昺以为攻略山东应是重点,其不但是大都的南面屏障,还监控着南北水路运输的大动脉,在南北之间居于枢纽性地位,故宜先取之,以撤其屏蔽。

  元朝一旦失去山东则等于门户大开,再无天然屏障以御宋军的进攻。而己方攻占山东后,可以利用大运河的北段,顺流长驱。取河南则可保护己方的侧翼。至于攻取河南之后,赵昺也以为凭借己方的综合实力,尚不足以用兵关中,应该暂时在西路处于守势,阻遏关中元军之东出。

  赵昺也明白在任何全局性的角逐中,中原都是必争之地,那里才是真正逐鹿问鼎的竞技场。只有中原四通八达的地理条件,才能获得控御八方的形势。中原安定,四方才可能安定;若中原纷乱,则四方形势必致散裂。不经营好中原,则无以问鼎天下;不经营好中原,则无以谋天下之长治久安。

  不过地处天下之中的中原在天下纷乱之时,也会变成四面皆可受敌之地,而四方分崩的离心力可足以撕裂中原形势,会使中原成为一个动荡的交汇之地,汇集的洪流可冲毁任何据守中原的努力。但此时据四角山川险固之地者易,而据中原四战之地者难。

  所以赵昺借鉴了朱元璋北伐中原的战略,首先攻占山东,然后向西旋转攻取河南,进而进军河北,攻元大都。大都既下,再入山西,以此为跳板进军关陇、夺巴蜀,统一天下。而不同的是,他现在是四处开花,采用扰乱云南,进军川蜀以牵制蒙元的兵力,再攻略两淮使敌无法四处相顾的战术,让蒙元方面只能被动的跟着自己的节奏动,而失去了对战略主动权的掌控。

  赵昺自然也清楚自己的战术弊端同样明显。首先四处用兵,使得财政压力很大,使得他无法无限制的增加兵力;而想要少花钱多办事,四面开花又让战线漫长,导致兵力分散,难以实施大包围、大迂回的战术,只能谨慎用兵,以脑子弥补体力的不足。

  当下赵昺也正享受作茧自缚的痛苦,先是为了歼灭玉昔帖木儿兵团,在扬州城外冻了了好几个月,又以身犯险演了出空城计才将其摆平。而此刻明明中原近在眼前,汴梁似乎是唾手可得,却也不敢妄动,他明白大胆用兵不等于蛮干,凭着自己手里这点兵力夺了城也守不住,还要冒着被围困的风险。所以馋的抓耳挠腮也不敢去吃,只能在对岸遥望。

  想取得战场上的胜利,又要解决兵力匮乏的办法,赵昺知道能用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所谓的‘伤其十指,不若断其一指’,也就是伟人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术。而当前双方都在向前线调兵,决战的战场就要摆在枢纽之地的徐州。

  徐州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兵家必争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