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7章 认祖归宗!_大秦:死谏诤臣,开局持剑朝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7章认祖归宗!

  任嚣交代的第一个名字,就是通武侯王贲!

  显然!

  这便是任嚣应对审问的策略……

  王贲在帝国属于什么样的角色?

  武成侯王翦的亲儿子!

  王贲本人也是连灭中原三国……燕、魏、齐!

  军武王家。

  妥妥的江山半壁。

  如果国尉屠雎的人脉都是依靠门生故吏。

  那武成侯王翦和通武侯王贲则是依靠着旧部。

  没错!

  现今大秦的精锐战力,九成都跟军武王家有关系。

  要么是武成侯王翦培养出来的。

  要么是通武侯王贲带出来的。

  始皇只负责制定大的战略,以及点将……

  到了战场上具体要用什么样的人,会启动怎样的战术,都是三军上将一言而决。

  更重要的是……

  大秦存在着非常看人脉关系的保举制度。

  或许有人会说了。

  军中不是全靠能力和军功嘛?

  大秦的军功爵位制度,应该已经杜绝了不公平的晋升之事才对。

  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就像攻城之时。

  总得有一些人冲上去当炮灰,以消耗敌军的守城器械。

  那么三军上将会贸然派出自己的心腹部曲嘛?

  显然不可能……

  炮灰的任务,自然都是被权力边缘化的部曲担任。

  真正能拿军功的任务。

  三军上将自然会派出心腹精锐部曲,力求一击即中!

  如此一来。

  有功的就会越发有功!

  争不到功劳的,则迟早沦为炮灰。

  这便使得那些能够出头的校尉和裨将军,往往会对统帅感恩戴德。

  与朝堂上的保举提携之恩。

  都是一样的道理。

  尽管武成侯王翦和通武侯王贲肯定也都是唯才是举。

  但【才】这个东西,太难量化了。

  事实上。

  除了屈指可数的历史型猛将,能够压过同时代将领一整个档次。

  大多数人都只是欠缺一次机会。

  以及关键时刻的培养和提携。

  毕竟像韩信那样的天生兵仙……纵观华夏上下五千年,似乎也只有那一个。

  绝大多数将领都是需要慢慢磨练,甚至是犯错的……

  综上。

  便可得出一个结论!

  那就是军武王家,绝不能被牵扯进东郡陨石案之中。

  不然帝国就不是动荡的问题了。

  而是要出大乱子!

  尹烈现在只想打掉三公国尉的同党派系,并不想牵连太多。

  说句良心话。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此乃人生一大憾事!

  若非国尉屠雎等人做的实在太过分了,外加他们的霸道忠国理念……越走越远……

  尹烈其实是不愿在军武勋贵派系之中,掀起大清洗审判的。

  毕竟屠雎、任嚣等人,确实在大秦一统的过程中,曾立下过汗马功劳。

  奈何。

  有些事情。

  总得为之!

  杯酒释兵权已经不适用于国尉屠雎和任嚣等人了。

  携天命倒逼皇权!

  这件事的恶劣程度。

  已经不是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