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三章 天赐山镇衙_玩转大明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的不足,再者意见箱挂的足足三四米高,一般人还真够不到,而且二十四小时有人看守,谁有那么大的胆子敢在此给父母官提意见。

  镇衙大门的一侧,有一耳室。名曰申明亭,也就和另一时空的便民大厅一个用处,这是洪武五年,朱元璋诏令各府各县各镇建立的,凡是牵扯婚姻,田产,地基,斗殴等一些民事纠纷,都需在这这里处理调节,如果不成在进入镇衙由知镇,大明帝国也延续了前明的这一措施。

  在山脚下可以看出镇衙是采用的四合院的传统结构,正面是一排高大的楼房,足足有上百件间,这应该是官员办公的地方。西侧是食堂,工作人员吃饭的地方,还有一些搓澡堂。理发店,按摩院,以及一些休闲娱乐场所,毕竟每天辛苦工作,容易得心理疾病,必要的放松还是有必要的。右侧是职工宿舍,方便一些加班的职工休息,也有的人买不起房子,索性也就在此住下,也能省下一部分开支,中间的广场有假山,池塘,还有一些健身器材,估计是员工的休息场所。

  自古以来我朝就有官不修衙的传统,可是这天赐山镇衙却是修得富丽堂皇,这倒显得很是突兀。

  不过如果看到天赐山镇志,你们就会明白原因,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大明帝国刚刚建立,顺朝的那些文武大臣死的死逃的逃,而那些侥幸投降活下来的官员,早就已经被吓破胆,而且顺朝底层官员也很少有真心为民的,暴乱一起,很多地方官就被愤怒的百姓打死,当官都成了高危行业,谁还想做官,而朱熹洛为了解决这个麻烦也是煞费苦心,好说歹说,终于留下来几位朝中大臣,再加上跟随自己的几位,和自己特招的几位,勉强是把大明帝国的领导班子凑齐,可是下面的那些基层官员就成了问题,没办法朱熹洛只能是实施卖官的政策,只要百姓愿意出钱,也是可以做官的,当然朱熹洛也还是有所考虑的,所卖的那些官都是小官,九品左右的,如果一些不重要的位置,你出的价钱也合理,还是会有高于九品的官阶等着你,例如从八品。

  藏富于民,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那些商人随便一个,家里的财富差不多跟一个地方的县府收入相当,如果朱熹洛狠一点,人傻一点,把那些商人都抓起来杀了,财政危机也就解决,而且保证十年之内不会再出现财政赤字的问题。

  这些卖官的人都是有钱人,他们不愁吃不愁喝,更不赢担心朝廷大事,他们最担心的是自己的银子没地方花,于是乎,在一些最底处的政府机构出现了一股风潮,看谁的镇衙修的好,修的美,这已经成为商人圈子里最新的炫富手段,当然这些人花的也都是自己的银子,那些御史锦衣卫也不会去管,而且商人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