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1章 怎么又是珺_重生歌坛之隐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

  而起因就是两年多前的那一纸文书。

  自此之后,内地再没有创作型唱行和歌行,驻唱也绝迹,就连街边卖唱的都少了。而仅仅半年不到的时间,北方唱片、秦朝唱片等内地首屈一指的大型唱片公司就发现,自己旗下的曲库已经见底——想给旗下艺人找几首能听的歌都困难非常。无奈之下,这些唱片公司纷纷转行,有些分拆出艺人事业部,也就是经纪公司来创造利润;有些干脆连唱片都不发了,直接在超越之歌软件上发起单曲。

  从那时起到现在,内地有些名气的音乐制作人都依附在唱片公司,有一首没一首地出些口水歌应付市场,而真正的创作大牌,全部去了港岛或台岛发展。

  内地华语乐坛,一片狼藉。

  ……

  和内地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港岛和台岛华语乐坛的兴盛。

  在江清川“经纪人转型”理论的推动下,台岛四大唱片公司花费了三个月时间,成功进行了理念转型——公司旗下有一定基础的艺人,在母公司帮助下,都成立了属于自己的经纪公司和制作团队。

  有了属于自己的团队后,这些艺人为了能够保证音乐质量,更热衷于组建创作团队,并给予创作者们更广阔的创作平台。这种宽松环境下,他们的团队可谓好歌不断。

  见台岛的改革有了实际效果,港岛诸多公司也开始纷纷效仿。

  不过不同于台岛,港岛这些公司走的是商业化路线,艺人的发展全部交由他们自己决定,公司只提供参考和支持——说白了,他们彻底“删除”了经纪人这一环节。

  而真正对经纪人有需求的艺人们,开始纷纷自己花钱去雇佣那些曾经在业内赫赫有名的经纪人来帮助自己。反过来,这些被艺人再次聘用的经纪人能从失业再次找回工作,自然对每个艺人感恩戴德,也就更加拼尽全力。

  和台岛的理念差异在于港岛商业化的现状,所以港岛这些个唱片公司采用了更符合本土特色的方式——对歌源的把控。不像台岛那般开放,港岛所有好音乐制作人只服务于唱片公司,而这些原创歌曲在面向歌星时,更多像是竞标。

  所以,华语乐坛呈现了诡异的一幕——港岛、台岛,部分岛国和棒子,甚至东南亚诸国的音乐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作为华语歌曲本土的内地歌坛却每况日下。

  久之,这些唱片公司就快揭不开锅,于是纷纷开始在艺人身上大作文章。于是半年多里,内地歌手绯闻不断、标题党花边明星绯闻的新闻占据了娱乐版的主流。男歌星一定会吃喝嫖赌,女歌星一定会放荡不羁……

  这种急功近利的方法,最直接的结果是造星能力的虚浮——新捧的明星火没几天,便迅速沦落成为点缀。

  ……

  冷海峰的超越之歌是依靠歌曲打出一片天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