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河边‘钓鱼!’_回到明末做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崇祯元年-五月初一。

  天气晴朗,艳阳高照,晋玉娘忙着晾晒药材,几乎把整个院子都铺满了。

  秦锋则以散心为名,出了自家院子,在七杀堡内四处溜达,话说穿越过来以后,自己还没有好好看看这座古堡呢。

  七杀堡始建于洪武六年,是一座典型的四方形堡垒,围墙用青石筑基、黄土夯筑,周长二百二十丈,高一丈五尺、宽八尺四寸,开南、北两座大门,壕沟、吊桥、箭垛、烟墩台……样样俱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当年筑堡之时,军户们从地下挖出了一块古碑,上面别无碑文,只刻有‘七杀’两个大字,于是乎,军堡就以此命名了。

  按大明律法:边境一带的驻军堡垒,三年维修一次,所需要的银子、材料、工匠由各镇的总兵府负责调拨,还有专人验收检查,军堡若是不合格,军事主官按律斩首。

  实际上,七杀堡已经四十多年没有修葺过了,在风霜雨雪的侵蚀下,变的残破不堪,尤其是东侧的围墙,坍塌出一块四五丈长的大豁口,这要是有敌军来攻,根本不用云梯,直接就冲杀进来了……周围其他堡垒,大致如此。

  军堡如此残破,为何不维修一下呢?

  因为没有银子!

  为何没有银子?

  因为大明国库空虚,连年拖欠九边军镇的军饷,偶尔发下来一点点,也被大大小小的官员贪污掉了,至于边防问题,根本没人关心!

  如今的大明边防,除了辽东一带还勉强看的过去,其他地方都是处处漏风、薄弱不堪!

  “蛟郎,身体好些了吗?”

  “多谢李婶挂念,已经大好了!”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蛟郎就是个有福之人啊!”

  “呵呵,承蒙吉言,以后若有发迹之日,肯定忘不了乡亲们。”

  ……

  “锋哥,什么时候喝你和玉娘姐姐的喜酒啊?”

  “快了,快了,到时候肯定大摆酒宴,请大家伙好好吃喝一顿!”

  堡内住的全是军户,秦锋每到一处,都有人热情的打招呼,长辈们称呼蛟郎,同龄人都叫锋哥。

  军户们很热情,也很忙碌。

  不是忙着操练武艺,而是忙着讨生活,有人在打铁、有人在编筐、还有人在修理农具……一个个累的汗流浃背仍舍不得休息,就连六七岁的孩子,都力所能及的帮着大人们干活。

  如此勤劳的干活,军户们的日子却很苦,住着低矮的房屋,穿着破烂衣服,一日两餐,只能以粗粮、野菜勉强裹腹,几个月吃不上一顿荤腥!

  很勤劳、又很苦,是不是有些矛盾呢?

  其实不矛盾,军户们过的苦有原因:一是天灾,二是人祸。

  榆林镇往北,就是大名鼎鼎的毛乌素大沙漠,东西六百里、南北四百里范围内,植被稀少、黄沙遍地,狂风一起、天昏地暗。

  更可怕的是,因为种种原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