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六十章、庆功宴_重活之娱乐香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香港人口也就四百来万,喜欢看电影的观众就那么多,每天的电影票房容量是有限的,既然《师弟出马》票房火爆,那么同期上映的影片就遭殃了,

  据佳禾院线的统计,无论是邵氏的风月片、武侠片还是佳禾上映的跟风片,最后都成了炮灰,票房好一点的一周有五六十万,坏的一周二十万票房都不到,可以说连院线的保底费都不够,扑街的一笔。

  当然邵氏的风月片因为题材的不同,上映以后的票房反应良好,很是吸引了一大批色鬼去观看,一周票房达到几十万,在放映几天票房超过百万是轻而易举的。

  不过风月片毕竟不登大雅,而且海外票房肯定不会太好,只能赚些小钱,发大财肯定是不可能。

  “邵氏不足挂齿,虽然邵大亨的大片场制度使得电影制作成本极低,但是正因为压缩了成本只能排些小成本影片赚钱,而且方女士的性格使得其根本不会花钱制作大制作,对我们根本没有影响。”何贯昌端起咖啡边喝边说着。

  邹大亨点点头说:“不错!邵氏再这样下去的话,估计坚持不了几年了!“对于现在邵氏的掌舵人方女士,邹大亨是最清楚不过了,当年就因为其制作理念的不同,邵大亨等人才会离开邵氏的。

  何贯昌与邹大亨不是神仙,敢如此断定邵氏不能长久的原因很简单。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邵氏的大片场制度上虽然节省成本,但是其小气的制度根本留不住人才,如果大家没有更好的去处还好,现在市场行情越来越火爆,大家的选择实在是太多了。

  演员方面还好,因为合同的原因,在签了卖身契以后除非合同到期要不然很难离开。

  但那些卖座导演和编剧以及幕后人员可就不一样了。

  他们又不像演员,因为演员再怎么用化名,拍出来还是会被人一眼识破,最后被公司追责,封杀。但导演改个名字拍电影,鬼才知道这片子是谁导的。

  因为邵大亨的强势,在香港被无线电视台和邵氏封杀的演员数都数不过来,四大天王之一的刘天王,最困难的时候去做剧院卖票小弟,就是因为得罪了邵大亨被封杀!

  但是被封杀的导演和编剧好像一个都没有,即使封杀了大家换了名字照样干活。

  比如说王京这个邵氏少有能赚钱的导演,如果说王京改个名字叫王大宝,悄悄地跑去帮永盛拍一部电影,你又怎么说邵氏能知道吗?即使知道了封杀又能怎么样!

  邵氏后期的情况就是,能拍片赚钱的导演、技术好的幕后全部都跑了,只剩下一大批五六十年代风光,现在在邵氏可以说是养老的导演和幕后人员,这些人无论拍摄理念还是拍摄手法都落后于时代,拍出的电影当然无一例外全部扑街。

  在这样的情况下邵大亨就是本事再大也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