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二一章 不务正业的应天巡抚_大明钉子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明朝廷对张献忠等流寇的围剿行动正在逐步推进。

  而起点管理委员会从十月起的工作重点,郑州新城和京广线公路北段也轰轰烈烈的上马了。

  起点城但凡干点什么事,总要弄的惊天动地,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人齐上阵,大明朝廷慢慢也习惯了。

  大批的工程机械从起点城出发到达保定,再从保定分流转运至河南,两百架大型运输直升机陆续从山东起飞,由山东运输到河南的物资主要是粮食。

  目前起点城的粮食产地主要集中在台湾、南洋和江南等地,经过起点城这些年来的治理,台湾和南洋的耕种面积年年提高,江南地区的粮食亩产量也提高了近一倍。

  江南地区粮食亩产量翻番,是因为起点城推广的优质稻种,王越在江南地区百姓们心中的地位如火箭般攀升。

  上海在大明虽然仍是一个上等县,但是在起点城的带动下,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特区。

  电厂、水泥厂、钢铁厂、纺织厂、化工厂、造船厂等工厂在浦东拔地而起。黄浦江对岸的浦西延绵十里的外滩也已建成,一座近现代化的城市正在以外滩为起点向外围扩展。

  由上海出产的商品,经由长江水道源源不断地向内陆省份扩散,经济本就活跃的江南,在上海的带动下,私营工厂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发芽和生长。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当属纺织工业,这得力于起点城纺织机械的推广和当地的历史基础。

  一六四一年十一月,河南的基建工程已经按部就班的展开,王越来到了他在江南的应天巡抚行署衙门。

  像他这样不务正业的应天巡抚,绝对是大明历史上唯一的一位。

  应天巡抚衙门其实已经形成了两套班子,一套是旧有的衙属,一套是起点城派驻的一些机构与阮大铖、方以智等人的参谋团队。

  这几年应天巡抚衙门的日常事务被王越甩给了应天布政使唐海泰、按察使邹昭平等属官打理,而王越只抓两点,那就是财权和法务。

  大明的传统税收是田赋,因为根深蒂固的原因,似乎永远也收不齐,即使土地肥沃的江南也是如此,田赋征收连朝廷的任务都完不成,所以王越并没有触及,仍然是老办法,交给了衙属去打理。

  由于江南地区是王越向朝廷包税制,田赋征收上来后除发放官员俸禄外,一律上缴应天巡抚设置的财务处,所以田赋是在财务处的监督下进行的。

  目前江南最大的财政来源其实是商业税,这一块是由阮大铖的城市管理局来负责的,同样受到财务处的监督,而财务处又受到银行的监督。

  商业税的大体去向,一是上缴朝廷的包税款,即两百万两;

  二是用于江南的基建,以及起点城派驻公务员工资和城市管理局员工工资,以及驻军军费等。

  江南地区的商业税款项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