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3章 塞拉门背后的阴谋_工业之动力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的吴淞虽然在城市规模、繁华程度和知名度上能甩出盛京八条街,可惜没经过五十年代三反五反运动的大吴淞。还是小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买办,投机商人的集散地,在车次上只好屈居3次,4次。

  有趣的是随着共和国政治气候的变迁,盛京至北平的1次,2次特快列车的荣誉交给了北平至长沙的客运编组。而吴淞至北平的3次,4次特快列车的编号,交给了北平至莫斯科的国际列车编组,这对难兄难弟变成了1112次,1314次,继续着以前的“恩怨”。

  这种良性竞争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随着九十年代初国家大力开浦东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亡,渐渐分出了胜负,经济上的差异使得双方愈行愈远,到了九十年代中期,1112次已经无力跟上1314次的步伐。

  步入新世纪之后,随着北平至吴淞间京沪高铁的建成营运,1314次华丽的转身变成了时34次,而老迈的1112次还继续跑着16o公里的时,蹒跚在白山黑水和燕赵大地之间。

  在八十年代,长三角的城市群和环渤海城市群的展水平基本持平,t1112次和t1314次刚好斗得旗鼓相当,若是单单只是空调双层客车,对于沪局来说,是否更换同样是空调客车的t1314次车底还会犹豫不决,毕竟25s型车底还没通过3o万公里的定型营运和例行拆解注1。

  可梁远若是把电动门给搞出来,肯定会变成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闭着眼睛也能想象得出,同样是即将车,一边伸手按了下按钮,车门自动徐徐关闭,一边在老冤家的眼皮子底下,手脚齐上阵的先放下翻板,在关上车门,还得掏出钥匙费劲的拧上几圈,把脸都丢到铁道部眼皮子底下了,以京局职工的嘴皮子,沪局的大局长不知道得被埋汰成什么样呢。这种情况若是真实生了,以沪局自认老子车辆设备水平全路第一的心态是万万不可能接受的。

  梁海平作为铁路家属,对各个路局之间的种种传闻和野段子知之甚详,当梁远一说转眼就猜出了梁远的那点小心思。

  对于梁远来说就是神仙,也不可能挽救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衰亡的趋势,除了在某些行业可以保留着火种,少走些弯路,别被飞展的国际社会抛下太多,在大势面前梁远能做的还是很有限的,因此对于打算改变日后中国高铁路格局的梁远来说,和沪局越早搭上关系越有利,未来的京沪高铁肯定还会成为中国高铁路的先行者和标杆。

  在对岸岛国那个名叫三井的庞然大物,盯上中国高铁路之前,留给梁远打基础的时间与空间不会太长,太多。

  “不过小远,你搞的这种门和常见的电气塞拉门不太一样啊。”苏良宇用直尺轻轻的敲击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