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一十四章:渭水向东流_乱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入神武军的,向来受到军中同僚的轻视。因为有着秦晋的赏识,他才能一路有机会立功,被擢升为中郎将。这种晋升速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大多数的神武军将领,更是惹得许多人盯着他,挑他的毛病。

  也正是如此,田承嗣才不能轻而易举的被人抓到把柄。

  如若此次无功而返,不单单自己会有麻烦,还会让秦晋陷入非议之中。

  “不能就这么回去,总要干一票大的,脸上有光彩才不堕了咱弟兄的威风!”

  副将对田承嗣的话也是赞同,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手下的人都打光了,还拿什么干一票大的呢?

  突然,田承嗣拍了一下脑门,登时就有了主意。

  “怎么一直就没想到,咱们可以去冯翊郡借兵啊。”

  田承嗣想的没错,冯翊郡是神武军的崛起之地,民营搞的最是完备,随随便便只要拉出一支人马就可以当时上战场。而且前几年孙孝哲肆虐关中时,这些民营也是上过战场打过恶仗的,见过血的兵比起那些存粹的新兵蛋子可又是天壤之别。

  副将却有些担心。

  “中郎将敢保证那杜使君一定会借兵?”

  田承嗣却有他的理由。

  “可不行小看了杜使君,若对大局有利,岂会拒绝?”

  去冯翊郡首先要北渡渭水,入秋以后渭水水位下降的厉害,田承嗣寻了一处浅滩,河水至多只没过腰间,千余人涉水而过。如此渡河也是冒了极大的风险的,如果吐蕃人在此时追了上来趁势掩杀,等着他们的也只有全军覆没一条路。

  但一直穷追猛打的吐蕃人偏偏此刻就放松了,并没有追上来,也许是即将日落的缘故,总而言之田承嗣有惊无险的将人马带到了渭水北岸。

  一到渭水以北,风气与南边又为之一变。

  高陵栎阳等地就好像不曾遭受过进犯一样,百姓们照常劳作,城门照常随着日出日落开合。以至于田承嗣觉得自己走错了地方。

  其实这也难怪,吐蕃军不过渭水,全部都驻扎在渭水以南。李承宏即皇帝位以后,一纸诏书就“招降”了各地方官,所以渭水以北没有兵祸,秩序如常。

  田承嗣好像发现了一个天大的宝藏一样,觉得这是个不可错过的机会。他们大可以趁着当地官吏毫无警惕之心的机会,拿下这几座县城,也算给那李承宏小儿一个下马威,将来就算无功返回潼关,也总有些战绩夸口。

  对此,副将颇有些犹豫。

  “秦大夫只说袭扰吐蕃粮道,可没说任意攻克县城啊!”

  “死脑筋,攻克县城不也是为了袭扰粮道吗?”

  田承嗣是个说干就干的脾气,高陵一过过去了,眼前就是栎阳,自然不可能再回头,于是栎阳就成了第一个倒霉的地方。

  栎阳是做方圆不过五里的县城,看起来很不起眼,但九百年前可是当过秦国的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